新闻中心

中国日报线上圆桌论坛探讨碳交易市场的宏观趋势
来源:中国日报 发布时间:2021-09-01 浏览次数:749次

中国日报2021年8月31日香港电 “可再生能源与气候变化:碳交易市场的宏观趋势”专题研讨会今日在线举行,吸引来自20个国家、地区逾200名商界领袖、私募基金公司、投资者及金融界人士参会。

根据世界银行2021年5月发布的《碳定价现状和趋势》报告,目前世界各地运行的碳定价机制共计64种,覆盖全球21%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较2020年的15.1%有了显着增长,产生了530亿美元的收入。

2021年1月,中国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立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截至今年3月,碳交易试点地区碳市场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

本次论坛由中国日报亚洲领袖圆桌论坛与先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办,邀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作主旨演讲,先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钦若、香港交易所绿色及可持续发展金融主管兼董事总经理许淑娴、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创始人及主任马军和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税收政策与管理中心主任帕斯卡•圣塔曼任讨论嘉宾,就碳交易如何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等议题进行探讨。研讨会由中国日报亚太分社多媒体总监戴维•克拉克担任主持。

研讨会嘉宾在线参会。

埃里克•伯格洛夫在主旨演讲中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碳交易市场,尤其是在当今的亚洲。碳定价仍然很低,亚洲的碳市场也不是那么发达。亚洲和全球碳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从低价格开始,慢慢增加;从低覆盖率开始,慢慢扩大,这将鼓励更多参与者进入市场。

伯格洛夫认为碳定价不是一切,我们还需要其他工具,如规划和金融管制。然而,规划和金融管制也都需要碳定价。由于化石燃料补贴大量存在,碳定价一直太低,基本上为零。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取消补贴,以推动投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鼓励化石燃料公司转型为碳捕集公司。

陈钦若认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制定者参与,私营部门在内的各方都应该参与并提供帮助。企业应对绿色经济和碳中和等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同时需要有一个标准化的碳交易市场框架,以确保公平有序的竞争。就绿色经济复苏而言,越快越好,越绿越好。如果时间太长,我们不仅会承担更多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会给环境带来更大压力。

许淑娴表示,香港交易所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支持内地的碳交易市场发展、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可进一步支持其成为亚洲的碳金融中心。"

网络研讨会录制现场。

马军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耗和碳排放在今年第一季度有一次非常强劲的回升,尽管如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碳市场远未成熟,处理量非常低。而且碳定价太低,少有企业愿意主动减排从而将省下来的配额拿到交易市场去售卖。”

帕斯卡•圣塔曼表示,各国正在研究电子碳定价和其他政策,这意味隐性碳价将增加,而显性碳价保持不变。而那些已经转向显性碳价的国家,希望保护自己免受碳泄漏。因此,我们需要以不同的政策为基准,尝试建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给碳定价有助于把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破坏或损失,转移给污染责任方且有能力减排的相关方。碳定价的意义在于其可释放经济信号,让污染者自行决定是否减排、缩小其污染活动规模或停止污染活动或继续排污并为此付出代价,许多公司已经在制定有碳价机制的国家开展业务。

有关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全媒体用户总数超过3.5亿,是我国唯一下载量过千万的英文新闻客户端,目前全球下载用户超过3600万,是我国唯一下载量过千万的英文新闻客户端;微博粉丝数超过6170万;微信订阅人数达1300万;脸谱账号粉丝数超过1.042亿,位居全球媒体账号粉丝数第二位;推特账号粉丝数约430万。

有关中国日报亚洲领袖圆桌论坛

中国日报亚洲领袖圆桌论坛(www.cdroundtable.com),创建于2010年,旨在搭建一个由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领袖和社会精英参与的高端对话和交流平台,围绕亚洲地区经济、商业、产业和社会发展等具有战略影响的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和分享见解,以增进中国与亚洲国家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和理解。迄今,在港澳和亚太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近100届,逾6万名决策精英直接参会。